<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光临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谈志书序言

        作者:韩章训    发布时间:2011-04-28 00:00

          志书序言居于卷首要位,历来为人瞩目。序言又称序、叙、绪、序传、叙例、叙录、导言、前言、引言、后序、跋等。序依托于书,为书而设,旨在表述该书旨意、体例、写作原委等。有人说:“方志从南宋定型以来,‘序’也被逐渐应用到方志编纂上,并积习相承,成为独立的组成部分和特殊的体裁”(欧阳发、丁剑编着《新编方志十二讲》第145页)。如此断言不符合历史实际。志之有序,古已有之。如晋常璩《华阳国志》就于志末设有《序志》,此即志书设序之滥觞。后世不断加以继承和发展。唐代有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序》、权德舆撰《贞元十道录·序》等;北宋有李宗谔撰《祥符州县图经·序》、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序》、赵彦若撰《长安志·序》、司马光撰《河南志·序》等。自南宋起,志书设序就不胜枚举了。当代编修新志更是普遍设置序文,有的还设置多篇序文。 

          一、作用 

          1.可阐述编者意图。汉孔安国说:“序言,所以叙作者之意也。”(转引自刘知几《史通·序例》)一般序言可叙“作者之意”,志书序言也同样可以叙编者之意。这里的“意”即指作者目的意图和学术追求。编者编志是有目的意图的,是有学术追求的,但这种目的意图和学术追求,不可能通过志书正文表达出来,而序言则可以把编者的目的意图和学术追求转述出来。 

          2.可评述修志和志书。古人云:“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王应麟《辞学指南》)。志书作为地方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其生产历程都是艰难和复杂的。序言作者一般都对本地或本志编修有较多了解,再加最早阅读本志,则可能对本志长短及其编修工作做一个如实、公允评述。这种评述既是对编者工作的肯定,也是为他人提供某种有益借鉴。 

          3.可引导读者阅读。一般序文能帮助读者掌握书籍意蕴,志书序文也同样能帮助读者掌握志书意蕴。志书序文或歌颂一方成就和优势,或述说一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势大略,或阐述编纂思想,或评述志书体例,或称赞编者勤勉,或指陈志书得失,或诉说读志感受等。诸如此类都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加深读者对志书的理解。 

          二、设计 

          志书序言设计主要包括如下两个问题: 

          1.确定篇数。联系当代修志的实际,志书设序以1-3篇为宜。设一篇,其作者多为当地在职领导,以示地方党政领导对修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有少数志书不是领导作序,而是请学者作序,如《井陉县志(1985~2004)》就仅设序一篇,且请河北大学教授吕志毅为序。设二篇是有条件的,即两者角度和内容不能相似。其构成有两种:或一为领导序一为学者序,或一为领导序一为主编序。设三篇也是有条件的,即三者角度和内容不能相似。其构成当这样:一为领导序,一为专家序,一为主编序。一般说来,序文多于三篇是没有必要的。主编作序,古代多见,当代少见。为了更好地总结修志经验和促进方志理论的发展,应该提倡主编作序。有的学者也倡导说:“主编作序作跋,可畅谈成书经过,修志得失,为今后修志提供借鉴”(柳成栋《如何写好志书的序跋》,《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7期)。 

          2.选择作者。清顾炎武对清初志书设序问题,在《书不当两序》(《日知录》卷十九)里总结了一个很好经验,即志成请人作序必须慎重选择,力求做到“必当其人”。这个经验对于当代修志界仍有现实意义。 

          约请领导和主编撰序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以其职务为基本依据。也正因为与其职务有关,一般被约请者都会欣然应允。约请专家撰序情况比较复杂。联系当代实际,在约请专家作序问题上,当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修志单位既要选准对象,又要有被拒绝的思想准备。因为专家多为“忙人”,本职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某些着名专家,所请者众,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他确实无暇顾及写序之事,却又碍于请托,不拂美意,敷衍成篇,既有失学者风范,也有损志书声誉。因此,请专家写序必须顾其时间和精力,不要勉为其难。另一方面,被请“名家也应自珍自重,不要为了应付而轻易为人作序,更不要无原则的称颂而影响自己所取得的崇高声誉”(仓修良《序跋琐议》)。 

          三、内容 

          因志序是一种特殊文体,故其内容历来五花八门。为便于作序者选择,许多学者对序的内容作了大致归纳。有的归纳为五方面,即“叙述编修志书的作用和目的”、“论述志书的起源,志与史的关系”、“记述志书的体例、类目,修志的经过以及对前志的评价等”、“记述资料的来源和取舍”、“议论修志人才的选择”(详见胡惠秋、刘光禄编着《方志学引论》第186~187页)。有的归纳为十方面,即“联系本地自然与社会的古今沧桑”、“畅谈本地在环境、资源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特点和优势”、“颂扬本地的人民的光辉历史”、“指点本地的人文胜事”、“阐释本志编修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简介本志内容,预断其功用”、“略述本志编修的组织领导和修志队伍概况”、“对支持与赞助本志编修和出版的集体和个人的谢词”、“敬请批评指正的谦词”(苑广才、党戈着《方志写作学》第248页)。从总体上看,志序内容虽涉及面比较广,但对于某个志序来说,其内容涉及面就很有限。有的学者说得对:“一序只能择其两三个方面,抓住重点,高度概括,以一当十,浓墨记述。”(欧阳发、丁剑编着《新编方志十二讲》第148页) 

          1.共同内容。一般说来,序言作者与本地或本志编修都有一定联系,否则修志单位也不会约请他撰序。综观古今成功序文,无论属于何种类型,都要说明作者同本地或本志的关系。具体内容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或云本人为本地游子,或云本地是本人第二故乡,或云在工作上本人与本地有某种联系,或云本人同本志编修有一定联系等,以作为本序写作的缘起。 

          2.诸类重点内容。若把志序归纳为领导序、专家序和主编序三种,那各种志序就应该把握好自己的重点。 

          领导所撰之序当具有较强思想性。或概述一方地理变迁,或概述一方人文发展,或颂扬一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或说明修志意义,或彰扬纂者勤勉,或致谢各界支持,或抒写阅读感想,或号召读志用志等。此类序文切忌官样文章,套话连篇,缺乏真知灼见。 

          学者所撰之序当具有较强学术性。或阐述一方修志源流,或辨析修志学术发展,或指陈志书得失,或就事论及修志理论等。此类序文切忌应酬之作,泛泛而谈,缺乏学术底蕴。 

          主编所撰之序当具有较强经验性。或概述本地修志源流,或阐述本志编纂思想,或介绍本志构思和体例,或简介本志编修历程,或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或说明材料取舍依据,或表明期盼贤达指正心迹等。此类序文切忌夸饰竞美,言过其实,缺乏求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