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光临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新编志书强化政治性记述应从五个方面努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04 17:08

        一、首先从志书的篇目布局上,应强化政治部类。

        一部志书篇目的取、增删、排列、确定的出发点,在于方志的性质和功能。“辅政”、“资治”是方志的主要功能,因此方志必须从这个视角来谋篇布局。潍坊市史志办公室今年以来针对本市已出版的两部县志和志稿编纂工作的实际,总结了过去轻政治性记述影响志稿质量的教训,对《潍坊市志》的总体设计重新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紧紧掌握了三个强化,即强化政治性记述,强化宏观性记述,强化综合性记述,把强化政治性记述作为提高志书质量的第一位强化重点。重新修订后的《潍坊市志》总体设计,一是直接增添了一些政治部类的编章和在编章里增添了突出政治性记述的节和目,二是合并了一些经济部类的编章。如工业类过去按行业部门分11编,每编里的业务内容章、节、条、目又分得很细,长篇累牍,有些是没有多大入志价值的。这次我们把11编合并为“工业编”一编,把整个工业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从宏观上和综合性的高度去设计篇目,编首加了“工业综述”,各工业门类随着“编”降为“章”,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节和目。再如“农业”过去“烟草”“桑蚕”“棉花”等也都单独立编,这次也都统一归到“农业编”里去。这样合并了一些经济部类编章不光是整个志书整体性、科学性的需要,也使志书的总体框架相对地加大了政治部类在整个志书里的比重。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单独集中编写,增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民革命斗争记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或“重大政治活动”)纪实”。这两部分内容单独集中写,克服了原来那种政治部类只是按部门、按方面平列设编,致使革命斗争史、政治运动这些综合性政治内容无法很好纳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地政治的大观大貌,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动的利害得失和功过是非,使一地政治上的诸多特点,特别是社会变革,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整个发展脉络有一个完整的,充实的立体感。只靠大事记索引式的,提纲式的,只靠在各专志里分散记述,是无法起到这个作用的。

        二、要严格注意在志书所有编章里都应突出政治内容,提高政治质量。

        现在有些志稿,甚至连某些已经出版的志书,讲农业,整篇充满了作物特征、耕作程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方法;讲工业,整篇充满了生产程序、工艺流程,产品特性、设备性能、经营管理等等,弄得篇幅过大还不得要领。笔者以为一部合格的志书,不应过多的把篇幅花在这上头。志书的功能不是传授事物抽象的定义、定理、公式等这些基本知识的,也不是介绍一般性的工作业务、生产程序、技术规程和管理方法的,而是记述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有“资政”“存史”价值的历史事实资料。记述有鲜明特点的能够提供借鉴,体现规律的地方史料知识。笔者仔细地看了《昌邑县志》农业篇,共19节内容,除有两节轻描淡写表面性的讲到了什么时间搞土地改革,讲到了互助组数目和加入初、高级农业社农户的比数,讲到了什么时候建立人民公社等属政治性内容外,其他17节全是“作物栽培”、“良种繁育”、“病害与虫害”、“牲畜繁植”、“中耕培土”、“植保机具”(光“××机具”就这样平列了7节)、“合理施肥”等。这类内容长达34项,光农业生产情况表格就有15个之多。作为农业志,如此忽视政治性记述,把记述的重点放在生产、技术上,就降低了史志的政治质量,失去了志书的应有功能。一个县,农业是人民活动的主体,一部县志第一位的应该写好“农业篇”。这样记述法就不能从本质上真实地反映一个县农业史实。笔者认为农业志第一位应该首先着力反映农业的变革和改革,记述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反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再是还要记述好党领导农民发展农业的一些大的政治活动。诚然,经济志不一般地去写政治运动,这是对的,但是事业发展本身的一些大的政治运动,其过程、其规模、其作用、其影响还是要作记述和反映的。

        政治部类的编章本身也有个强化政治性记述的问题。就“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一编来说,只简单地集中在分章分节去写建立党组织,召开党代会,人事更迭,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这些外部特征的史实和部门性工作,就难以看出党的领导的重大活动和对全局工作的领导,看不出党的地位,党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类,对社会,对生产发挥了什么作用。政治的本质是政事,真正要强化“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一编的政治性记述,就应该突出记述好党的领导活动。这除适度地记述上述一些内容外,应着力集中记述好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各项工作,各项事业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作用。即要充分写出党领导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要写出因受错误路线干扰而带来的失误和教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资治”的作用。

        三、正确掌握粗和细的问题,宜粗则粗,宜细则细,是强化政治性记述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编志实践中,不少同志对“宜粗不宜细”存有一种片面理解,一牵扯政治内容,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便视为禁区,望而生畏,谨小慎微,不敢涉足,以至造成了记述失之过粗,严重地影响了志书的政治质量。

        最近我们潍坊市关于市、县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民革命斗争纪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纪实”两部分内容,提出对其中每项大的政治活动、政治事件的编写必须具备“六要素”:(1)要写出背景;(2)要写出原委;(3)要写出过程和演变;(4)要写出结果和带来的影响;(5)要反映出突出的经验和教训;(6)错误的运动和事件要写出纠正错误的对策、措施和成效。作到这样,政治记述质量就能够上去。同时要切实解决“穿靴戴帽”,喊空口号没具体事实的问题。比如要记述“文化大革命”就应当用史实来证明它是一场大灾难。

        四、坚持实事求是,这是能不能真正强化政治性记述,提高志书政治质量的关键。

        从编志实践来看,记政治内容与经济内容相比,“风险”大,情况格外复杂,也容易受这样那样的影响,写起来即有个“史德”问题,也有个认识水平问题。还有各种制约问题,这里特别需要“忠于史实,实事求是”八个字。从目前提高志书政治质量来说,它已经显得异常突出。

        五、最后,个人认为一个很要紧的问题是,要强化政治性记述,编纂者必须掌握和运用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武器,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的政治观点作为志书的灵魂。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之所以这样看不那样看,都决定在人的观点。出土一个泥碗,画家容易从美学上去认识它的价值,考古学家容易从史学角度去认识它的价值,商人容易从赚钱的角度去认识它的价值,可见人们面对一个事物没有不带观点的。写志,资料摆在面前都反映出自己的观点,无非观点正确不正确而已。地方志历来是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的,历代的方志无不是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利益、要求、意志的体现,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当然也必须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来指导修志。没有观点的纯客观记述或观点不正确的记述是谈不到志书政治质量的。这就要求我们史志工作者在编志实践中必须很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观点,以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观点。胡乔木同志说:“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和体例继续编写新方志”,这“三新”,“新的观点”是写好志书的核心。

        现在有些志书记述质量不高,很重要的就是没有掌握好革命的思想理论武器,致使志书材料堆砌,缺少思想灵魂。《萧山县志》大事记,关于1958年大炼钢铁有这样一段记述:“为支援‘钢铁元帅’升帐,全县开展户户献送废钢铁的活动,不少社员把家里的门窗、铁栅、饭锅等铁制生活用品砸碎献送,共收废钢铁102万斤。”这样的记述有事实,但应当说记述的政治质量不高。因为它只有事实,没有论点,看不出这样搞是对还是错。本来,这是一种扩大了主观意志以“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所作出的错事、蠢事,要加强政治性记述,就应该点明这一点,为后世借鉴。不从政治上点明问题的实质,记述这一段文字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笔者曾读过一部地区志的“大事记”记有这么一条大事:“1981年春,全区大早,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全区1400万亩麦田受灾。”这条“大事”记到这里作罢,很可惜,把很重要的政治内容漏掉了。因为据该地区资料表明,这个地区旧社会历史上遇到的同等旱灾无不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而这年的旱灾由于党领导全民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开展了抗旱斗争,全区这年小麦却夺得了较好的收成。如果编志者有强烈的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作指导,在脑海里会得出这样一个观点:这些史实资料很能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一真理。于是在记述“……全区1400多万亩小麦受灾”的后面他一定会增记上一句“党领导群众开展了顽强的抗旱斗争浇地××××亩,小麦取得平均亩产×××斤的好收成”。这样,这条“大事记”有了思想灵魂,记述的政治质量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志书的特点不是强调不直接总结事物规律,而是用史实反映规律吗?这条大事记记述的史实不正是反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一历史规律吗?由小及大,可见要编好新志书,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贯穿编纂全过程,提高志稿的思想性,这个质量关是非过不行的。

        近些年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把无产阶级政治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放松政治学习,不强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方志编纂工作影响也是很深的。长期以来,我们有些史志编纂者总认为地方志是资料书,是资料的直观记述,“述而不论”,指导思想和政治观点的问题并不重要。这纯是一种误解。诚然,地方志不是史论,更不是说理文章,而是寓论点于资料之中,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方志可以不表现编纂者指导思想和政治观点。“述而不论”不是没有论,无非不是以论述为主离开事实记述以评论的形式另发议论,而是要用事实反映观点,把观点寓于记述材料之中而已。“论”就是科学的观点挑明,倘若没有观点,文中不见论点,志书就将主次不分,正确与错误不分,限于毫无意义的资料排列。事实上编写一部志书,无论是设计篇目中各门类的比重怎样安排,突出什么内容;在搜集材料中,选取什么,舍弃什么;在编写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何者详,何者略,如何反映规律等等。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政治观点。

        通过最近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话和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看到,必须要重视思想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这对一度看轻和忽视马列主义理论学习的现在一些史志工作者来讲是显得特别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认真学习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地学习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政治文件,还要重温每一个历史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总的方针政策。牢牢掌握了这些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编纂地方志就有了政治依据。就有了判断是非标准,就有了灵魂。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199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