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光临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地方志办公室! |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

        必须重视和提高地方年鉴的服务功能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10 17:03

        年鉴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需求的增长,我国的年鉴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全国编纂出版的年鉴有1000多种。年鉴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年鉴迅速发展的同时,因为有些地方的领导对年鉴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因此,对编纂出版年鉴的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年鉴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主、客观的因素,在一些地方,年鉴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试就如何重视和提高地方年鉴的服务功能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关于年鉴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它的文化底蕴起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年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底蕴。因此,编纂出版年鉴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全国年鉴的发展很不平衡,从地方性综合年鉴看,广东、云南等省对年鉴工作很重视,从省到地市(州)、县几乎都编纂出版年鉴。但也有少部分省、市对年鉴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我们广西的年鉴编纂工作也因地而异,部分地(市)、县的年鉴编纂工作起步较晚,编纂出版不正常,有的不是一年一鉴,而是两年、三年一鉴,有的甚至是在七八年前编纂出版了一部之后至今没有组织编纂。还有部分市、县从来也没有组织编纂过年鉴。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在全国有500多家会员单位,而广西只有4家,即:广西年鉴、南宁年鉴、柳州年鉴、桂林年鉴。这种现象很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值得我们深思。

        编纂出版年鉴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需要,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对我们编纂年鉴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地方性综合年鉴是集知识、信息、情报、数据于一体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是研究省情、市情和县情的权威资料。地方性综合年鉴它又是一个包纳百科、涵盖各类、容量较大的资料信息库,无论内容或形式皆取其他工具书之长,其作用是别的书、别的渠道所替代不了的。它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各类人员查找资料数据、了解各行各业情况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以《南宁年鉴》来说,因为前几年每年出书的时间都比较晚,不少外商和有关人士,为了解南宁、投资南宁,经常来人来电话查询年度相关资料。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年鉴的消费群体也日益庞大,年鉴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使其功能得到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步伐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编纂出版年鉴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编纂出版年鉴确实是一项服务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编纂出版年鉴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编纂地方年鉴要求实创新,突出地方特色

        编纂年鉴不是简单的史料汇集和文字撰写工作,而是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年鉴在框架结构设计上,应该是基本稳定的。但是也要根据年度特点,作相应调整,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到年鉴常编常新,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就要求我们在编纂年鉴工作中,在改革创新问题上,必须狠下功夫,在框架体例、条目结构以及装帧设计方面都要有创新,有突破。我们在编纂《南宁年鉴》2003年卷工作中,根据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框架条目作了相应的调整。如结合南宁市先后成立的南宁振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壮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南宁沛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增设了“国有资产运营”这一部类,将四大公司的内容从行业分离出来归类编写;根据南宁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快和规模较大的特点,增设了“个体私营经济”这一部类;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盛会,为了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从原来的条目提升为分目,2003年又提升为部类等。这样,更突出反映南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分目中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如政治部类中的分目“机构编制”调到“市委”,“人事”、“外事”、“信访”调到“市政府”,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这些格局比较高的和综合性的分目改设为特大分目。原来属政治部类中的分目“民政工作”、“民族事务”、“老龄工作”调到“社会生活”部类等。这样,就使年鉴的体例更规范,更有可读性。

        地方年鉴在求实创新的基础上,应该突出地方特色。年鉴只有突出了地方特色,才能增强资政功能。只有那些深刻反映地方特色的信息,才会有真正的借鉴作用。比如,南宁市在全国最早成立国有独资公司——南宁威宁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最早成立社会应急联动中心;最早成立政府行政审批大厅;每年一次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一次的全国学生用品交易会;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从2004年开始,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举办,会址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南宁市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绿城南宁等这些都是具有地方特点和城市风格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现。我们的编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发展格局中找准本地方的发展模式定位,在框架、版式设计和条目编写上有本地方的个性,突出地方的特色,走个性化发展之路,编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年鉴。

        三、要重视年鉴的宣传和推介工作,扩大年鉴的影响和作用

        地方年鉴是地方政府权威性资料工具书,同时它又是重要的宣传载体。地方年鉴不仅能向社会各界提供时事动态信息和法规文献,还提供综述、回溯、便览性资料、统计数据和实用性指导等。它不仅有供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南的作用,还是一个地方横向联系的媒介和窗口,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地方年鉴成为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和其他人员查找资料数据、完善决策、研究地情必不可少的案头工具书,为外商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本地区提供重要依据。南宁年鉴在加大宣传和推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几年,《南宁年鉴》在加强国内发行和交流的基础上,通过香港经济导报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广西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展示中心等渠道向海外、国外发行,从2002年卷开始配套出版电子光盘,通过市政府网站、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中国年鉴网和清华大学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把南宁推向国际,使国际更加了解南宁。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的地方对编纂年鉴的目的还不够明确,对宣传年鉴、推介年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年鉴的发行渠道不多,销路不广,发行数量有限。有的地方的政府年鉴主要是县级年鉴甚至是内部出版物,南宁市辖7个县的年鉴,就有5个县年鉴属内部出版。内部出版物也只能在本县范围内发行,而不能对外公开发行。宣传、推介地方年鉴,实质上就是宣传、推介地方。内部出版物是无法发挥,也不可能发挥宣传和推介本地区的功能和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在不断提高地方年鉴编纂质量的同时,需要继续加大对年鉴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努力提高年鉴的服务功能。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