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年鉴编纂的创新
一、《广西年鉴》创新设计的主要思路
自2001年以来,中国年鉴界创新发展渐成风气,年鉴常编常新成为广大年鉴编纂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许多年鉴通过逐年改进设计、推陈出新,编纂出版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年鉴创新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大多可以概括为:创新框架,完善体例,充实内容,讲求实用,办出特色。而对于每一种年鉴来说,自然各有各的创新重点和主攻方向,不同的年份还会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广西年鉴》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编纂出版质量不断稳定提高,在几次全国性评比中都获得好评,业界公认《广西年鉴》的长处是:体例严谨,结构合理,文字简练,地方特色鲜明。当然,《广西年鉴》也是在不断创新中进步的,早几年我们创新的重点是创新框架、完善体例;今年计划把充实内容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彰显个性,办出特色。
为什么要把充实内容作为创新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这主要是因为年鉴是备查备考的资料性工具书,“博大精深”是它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博”是内容广博,涉及面广;“大”是部头大,信息量大;“精”是精选精编,资料精当;“深”是选题选材有一定的深度。年鉴的实用性要求它尽可能多地提供读者有可能用得着的信息资料。如果读者打开一部年鉴,查什么没什么,或者可资利用的资料很少,信息丢三落四,再次查考的兴趣自然会降低。面对多种传媒和信息载体的激烈竞争,年鉴应当以“博大精深”取胜,以其内容广博、资料丰富、取材精当,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检索需求去赢得人们的尊重。袖珍本不是年鉴的优势,内容单薄不是年鉴的特点。年鉴的特点、优势在于它的资料性和综合性,在于它信息容量大、资料密集程度高,在于它面对许许多多的读者都有可供检索、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料。年鉴信息容量不足,资料不全、不新、不特、不精、不深,将无优势可言,将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想方设法充实年鉴内容,增大其信息容量,提高其信息资料的密集程度,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当务之急。
今年中国年鉴界将举行全国性的编纂出版质量评奖,各家年鉴都高度重视,纷纷拿出自己的招数,力求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编纂出版质量。我们创新的主要招数是:
(一)增加图文资料,进一步充实内容;
(二)对有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重点题材强化反映;
(三)减少广告,提高广告档次和品位;
(四)缩短出版周期,力争9月底前出版发行;
(五)封面设计推陈出新。
具体创新措施见《广西年鉴·2009》编写大纲。
二、条目编写的几点意见和要求
(一)讲求题材的新颖性
年鉴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姓“年”,是年度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它的主要功能是客观地反映年度情况。它以对应领域年度内的新情况、新事物、新发展、新知识、新成果、新趋势、新问题等为记述重点。突出一个“新”字,是年鉴条目编写的最大特点。
条目编写突出一个“新”字,首先要注意更新选题。年鉴中的条目分为稳定性条目和动态性条目两大部分。稳定性条目一般年年设立,条头不变,内容逐年更新,这是年鉴内容连续性的基础。动态性条目从条头到内容都是新的,反映年度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特点,是年鉴内容新颖性的基础。一般说,动态性条目越多、所占比重越大,年鉴的新意越浓。条目编写强调新、追求新,就要注意从年度的、宏观的角度对各种情况、事物的新颖性作出判断,抓住其新发展、新变化和新特点,归纳、提炼出一批全新的主题,更新原有的选题。选题的更新,一般要求达到条目总数的60%以上。就一个部门或行业来讲,总要有几个选题是新的,不能年年设立的条目都一个样。这是年鉴常编常新的需要。
条目编写突出一个“新”字,还要求年年设立的稳定性条目及时更新内容,即要用老瓶子装新酒。年鉴中的稳定性条目包括地方、部门、行业的概况,也包括反映某些经常性专项管理、专项业务和相对独立领域基本情况的条目,例如企业登记管理、财政审计、刑事审判、稻谷生产、稻田养鱼等。此类条目在通常情况下,年年设立、标题不变,内容大部更新。首先是指标数据全面刷新,其次是以年度内的新情况、新发展、新特点、新问题来替换旧的内容。这也是年鉴常编常新的需要。稳定性条目的内容要素一般规定为4个方面:①基本情况;②年内实现的业绩或完成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③年度发展特点;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来稿情况看,多数稿件有缺陷,主要是要素不全。相当多的稿件不反映年度发展特点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某些稿件甚至连年内实现的业绩或完成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没有,达不到反映年度情况的功能性要求。这个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注重题材的综合性
年鉴是其对应范围和社会领域的年度信息总汇和资料大全。任何年鉴都有较强的综合性,信息资料的概全率都很高。年鉴的这种概全能力,来自于编写工作的综合反映能力。综合性是年鉴条目编写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和基本要求。
条目编写的综合性,要求选题选材有全方位的考虑,善于综合一年的情况,全面反映社会现实。一个资料主题的内容概括,一般都要求横到边、竖到底(从年头至年末),重要信息不能有大的遗漏。相同的资料主题,要整合为一个条目;一个独立主题的某个侧面或层次的信息要整合到该主题条目中去。例如,某领导一年之内先后3次访问东盟国家,某领导年内先后到7家企业调研,就没有必要每次出访、每次调研各设一个条目,而是分别设一个综述性条目——“×××三访东盟国家”,“×××深入7家企业调研”,加以概括记述即可。
年鉴条目要着重从“年”的角度综合反映事物,而不能从“月”、“日”的角度记述事物的片断。从“月”、“日”的角度分别记述事物是新闻和大事记的任务,从“年”的角度综合记述事物是年鉴条目编写的任务。不论是反映一个部门、行业、地方概况的条目,还是反映工农业生产的条目,或是反映财政收支、人民生活的条目,都要综合报出一年的数据、一年的情况,并通过与上年对比说明本年度的发展特点。即使是单一记事条目,也不能像传媒的消息或大事记那样,从“月”、“日”的角度记述事物当时的情况,而应该跟踪该事物年度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说清事物的来龙去脉,给读者一个相对完整的交待。这是年鉴条目编写的一大特点。
(三)努力拓展深层次材料
拓展深层次材料是增强年鉴反映深度,提高年鉴资料实用性的需要。肤浅的材料,其实用性是有限的。粗线条的材料,一般只能提供追踪的线索,很难为读者直接引用。年鉴资料只有拓展到一定的深度,才有参考价值,才能引为依据。《广西年鉴》各部类的题材开拓有深有浅,总体上看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较深层次的材料,尤其是各项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选题更需要加大拓展的力度。
拓展深层次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深化主题,细化资料结构。具体方法是将一个主题的相关内容梳理成几个方面,逐一展开表达。例如“水政水资源管理”就可细分为水事法制建设、水利执法、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4个方面,用4个自然段(最好能加上层次标题)逐一记述年度内的新情况、新资料。如果不细分,一段到底,就很难说清说透主题范围内的丰富资讯,读者也就无法有效地加以利用。
需要细化资料结构的主题自然还有很多。例如“政治文明建设”分目中的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厂务公开、村民自治等条目,“精神文明建设”分目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条目,“环境保护”分目中的污染减排、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等条目,大都是综合性较强的重点选题,很有必要通过细化资料结构,深化主题,强化反映。必要时还可以运用多种资料形式,如配发示意图、表格、组图、解释性资料等,进行放大式的强化反映。至于一般的综合性选题,或是大部分的单一记事条目,则没有必要都这样做。深化主题,细化资料结构,强化反映,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
细化资料结构,不能轻视图表的作用。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文并茂是现代出版物的流行趋势。图和表都能负载大量的有效信息,对条目正文起重要的补叙作用,是年鉴中必不可少的资料形式,应大幅度增加用稿量。
细化资料结构,目的是拓展深层次的实用材料,并非是要小题大做,将小事无限放大,也并非要求罗列无关重要的细枝末节,堆砌并不重要的数据。例如记述灾害损失,大可不必细至损坏了多少根电线杆,死了几只鸡、几只鸭、几头猪;记述企业增收节支,也大可不必从加强领导讲起,措施一二三四五,如数家珍。
(四)遵守年鉴的体例规范
任何工具书都按一定的规矩编纂而成,这些规矩的总和,就是工具书的体例。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也有既定的体例。资料性、年度性、检索性既是年鉴的基本性质,也是年鉴的基本体例。至于具体的体例规范,则包括选题选材体例、条目编写体例、成书加工体例等。年鉴条目编写体例,涉及选题选材时限、范围、原则和标准,内容要素规范和记述程序要求,以及语言文字、文体文风、称谓、时间表述、数字用法、计量单位表达、技术格式等,具体包括如下8个方面的规范:
1.选题选材有统一的时间界定;
2.有统一的设条标准和选材原则;
3.有统一的内容要素规范和记述程序要求;
4.统一使用现代汉语书面语;
5.全书各种名词、名称统一规范;
6.统计数前后左右不矛盾,量词基本一致;
7.时间表述不使用模糊不清的时间代词;
8.图表与条目、文章配合紧密,图片说明和表内数据与其他内容不矛盾。
年鉴编写规范化,就是要将上述体例规范落实到条目、文章编写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条目、文章得体并具有较高的质量。其要旨是防止无效信息进入文稿,尽可能增大文稿的有效信息含量,并达到行文通用规范、方便阅读检索的要求。
摘自《广西地方志》期刊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