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人民政府关于印发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
索引号 | 719776475/2021-0284 | 公开目录: | 中长期发展规划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安政发〔2021〕15号 | 成文日期: | 2021年09月29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1-09-30 08:54 |
政策解读 |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人民政府
2021年9月29日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前 言
安康是目前资料显示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硒含量地层最厚、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经科学普查,全域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被专家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被誉为“中国硒谷”。自1980年国家宣布在紫阳县发现富硒土壤资源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实践,以富硒产业为抓手,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走出了“硒资源变硒产业”的“安康模式”。2020年,全市富硒食品实现产值451亿元,富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5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深入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详细询问了富硒产业及富硒茶相关情况;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将硒资源变硒产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破解富硒产业发展瓶颈,培育富硒千亿产业链,打造“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城市名片,将安康打造成全国富硒产业聚集区和“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根据陕西省、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十四五”规划和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思路明晰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是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富硒面积最大、发现最早的天然富硒区,被誉为“中国硒谷”。1980年,紫阳县首次向国内外公布了硒资源的发现和含硒水平。1990年7月,在着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协调下,紫阳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召开“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紫阳茶在通过国家级茶学、营养学、医学专家的评议后,成为世界首个通过科学鉴定、具有保健功效的优质富硒绿茶。进入新世纪,安康富硒产业进入培育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富硒食品产业的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富硒产业发展进入创新推进阶段,2013年7月,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把富硒食品产业列入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提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概念,2015年7月,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概念,从富硒食品拓展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2019年8月,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打造富硒产业千亿产业链”,2020年7月,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具备成为立市之业的基础和潜力”,要推动富硒产业率先突破。富硒产业从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提升到立市之业。
第二节 体制机制健全
为加快富硒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富硒产业总体规划》及富硒食品、涉水产业、林下经济等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2019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高规格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全面负责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工作。市富硒产业办成立以来,围绕推动产业发展,出台产业园区创建、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支撑、富硒品牌建设、金融资金支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富硒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和工作机制,为全市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0年5月,《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正式实施,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立富硒产业的独特地位,明确硒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职责。2021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助推富硒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节 发展势头强劲
产业支撑逐渐凸显。“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思路,围绕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紧握拳头、精准施策,推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从2011年开始,全市富硒食品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全市规上富硒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544.3亿元,增长14.5%,对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达29.3%,位居六大支柱产业之首。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富硒食品产业产值达到451亿元,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650亿元,并入选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1 2019年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六大支柱产业增长率与贡献率
图1-2 2011-2020年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食品产值及增速
产业链条逐步健全。按照“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策略,大力实施“硒+X”战略,逐步形成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富硒日化产品-富硒康养的系列“产业链条”。全市培育产业园区1340个,安康高新区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富硒规上企业245家,开发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鱼、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产品200多个;规划茶乡精品旅游线路10余条,打造茶旅融合示范镇23个,初步建成汉江千里富硒茶绿色长廊,形成了“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女娲故里·茶香平利”“画里瀛湖·梦中水乡”等富硒茶乡精品游览目的地。
科研平台实力雄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富硒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紧抓与科研院校合作机遇,相继建立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4个“国字号”科研机构,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实验室和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科研平台,建立院士工作站3个(赵其国院士工作站、王汉中院士工作站、桂建芳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26个,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了全省首个富硒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了“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实施了一批富硒产业关键技术项目攻关,争取项目资金共1997万元,实施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专利授权65项,培育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通过科研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攻关,制(修)订《富硒含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富硒茶》《富硒腊肉》《富硒魔芋栽培技术规范》等各类标准52项。2020年出台《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主要任务。2021年,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编制的《谷类中硒代蛋氨酸、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省级地方标准通过评审,对规范富硒产品硒形态检测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成功举办六届“硒博会”、纪念硒发现200周年高端论坛、中国(安康)富硒产业发展高端论坛、陕西(安康)秦汉古茶“一带一路”国际发展大会及“国际茶日”全国分会场等重大活动。扎实推进《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有效注册含“硒”商标41件,涉硒相关产品商标12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32家企业和38个产品获得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食品产品专用标志认证,“平利绞股蓝”“紫阳富硒茶”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成功注册“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安康富硒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位列全国百强榜第20位,陕西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位。2020年成功注册“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2021年“安康林下猪”集体商标已通过知识产权局初审,“安康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已受理。
第二章 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机遇
一、市场机遇
硒是人体生命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防癌抗癌、保肝护肝、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效,被誉为“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硒缺乏导致的人体疾病,使我国在人体硒营养摄入标准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硒摄入量为60~250微克/天。调查发现,全世界有42个国家和地区土壤缺硒,我国约72%地区土壤缺硒。据统计,我国人均硒摄入量仅为36微克/天,全国约7亿人面临硒摄入量长期不足的问题,通过补硒提高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硒的生理机能认识的逐步深入,通过富硒产品补充人体所需硒元素,已成为追求健康的迫切需求,开发利用硒资源、发展富硒产业的热潮正在兴起。
表2-1 中国人体硒摄入的相关标准
项目 |
标准(微克/天) |
人体最低硒需要量 |
17 |
人体生理硒需要量 |
40 |
人体适宜硒摄入量 |
60~250 |
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 |
400 |
人体硒中毒界限量 |
800 |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陕西、湖北、江西、宁夏、广西等15个省份以及“一带一路”上的泰国,形成了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5+1”格局,富硒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2019-2025年)》统计,我国富硒农产品行业总产值已超过1000亿元,每年以9.3%-13.1%的速度递增,全国以富硒为代表的功能农产品市场容量估算在4000亿元左右,保健品及医药产品约在1000亿元以上,富硒农产品、医药产品市场前景巨大。
图2-1 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15+1”格局
二、政策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富硒产业非常关注。近4年来,先后5次提到富硒产业,其中2次与安康有关。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深入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在详细询问了解富硒产业及富硒茶相关情况时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个月我刚去过陕西,安康那一带也是富硒地带,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
2021年1月29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推动安康以汉江沿岸和月河川道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富硒食品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打造中国富硒产业聚集区”。
安康作为富硒产业发展最早、最为瞩目地区,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富硒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陕南绿色循环产业体系。2021年3月30日,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四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的《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聚力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构建绿色循环发展的核心产业支撑”。
三、战略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为富硒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也将功能农业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富硒产业作为功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抓手。
“健康中国”战略为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富硒产品能满足人们“吃出健康”的需求,富硒土壤生长出来的富硒农产品,是人们天然补硒、健康养生的最佳选择,更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富硒产业明确了新方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富硒产业为农业提质增效、三产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
第二节 发展优势
一、资源优势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资源具有地质形成时期最早、资源发现早;分布范围广、富硒耕地面积大;富硒地层厚、硒含量高,生态环境整体优良等特点。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其中适宜开发富硒产品的中硒和高硒水平的土壤占51.9%,硒含量分布呈现出四个规律:一是土壤硒含量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二是在南部以石泉县城关镇为起点,由西向东经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到镇坪县形成一个高硒分布带;三是在北部以宁陕县金川镇为起点,由西向东经石泉县、汉阴县、汉滨区、旬阳市到白河县形成“蜂窝状”的高硒分布带;四是在石泉县熨斗镇、汉阴县平梁镇、汉滨区牛蹄镇和洪山镇、紫阳县双安镇、岚皋县佐龙镇、平利县城关镇、镇坪县城关镇等土壤硒含量达到极高硒水平,形成了一个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在富硒土壤区域内的水、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硒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特别是富硒矿泉水蕴藏量大,类型多样,主要分布于紫阳县、岚皋县和汉滨区交界处,硒元素含量均值0.0031mg/L,同时富含锶、锌、锂及偏硅酸,全市矿泉水、山泉水总储备量0.8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67%,以富硒矿泉水为主的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图2-2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图
二、环境优势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地处祖国内陆腹地,位于以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为核心的经济圈腹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位置,森林覆盖率达68%,素有“秦巴生物基因库”和“天然中药材之乡”美誉,是最佳的天然氧吧和康养福地。全市以汉江为界,分为秦岭和大巴山两大区域,地貌呈现南北高山夹峙的特征,适宜发展“小而精、精而特”的富硒产业。全市县县通高速,富强机场已顺利通航,汉江高等级航道和西渝高铁的开工建设,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极大改善安康对外的交通状况,为安康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借力“航空时代”和“高铁时代”,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搭乘西安、重庆、武汉、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顺风车”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第三节 面临挑战
一、外部挑战
随着人们对硒与人体健康关系认识的不断加深,富硒产品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发出富硒酵母,开始了人工利用微生物转化硒的进程。一贯重视健康的美国人为保证人能获得足够的硒,1974年,官方机构食品卫生管理局明文规定,可食用动物的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硒。此后1989年,美国官方又两次扩大和提高了硒的添加范围和剂量,并将人的每日摄取量定位为200微克。有些国家采取措施为缺硒人群补硒,如芬兰是几乎全境缺硒的国家,发现存在严重缺硒问题后,先是进口高硒产品,继而推广全民硒营养强化措施,历经20多年终于使芬兰人的平均硒摄入量达到了美国和北欧国家的推荐量。从国内看,富硒地区积极利用富硒农业地质环境,陆续开展富硒农产品、富硒食品的研发和富硒康养的开发,取得了显着成效。如湖北恩施“世界硒都”、江西宜春“世界硒养之都”、广西贵港“中国硒港”、宁夏中卫“中国塞上硒谷”、重庆江津“中国硒城”等;一些非富硒地区通过生物营养强化、土壤改良等技术发展富硒产业,如河北、山西、湖南、山东、黑龙江、江苏、安徽等,由于具有规模和区位优势,其富硒产业大有超过传统天然富硒区发展势头的趋势。
二、存在问题
产业链水平有待提升。安康富硒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种类多,总体规模较好,但富硒资源的高效利用率相对较低,富硒种养与深加工还未形成集群效应;涉硒企业的科技研发后劲不足,原创性的深加工技术相对缺乏,产业链条较短,一二三产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循环体系尚不健全。富硒产品以富硒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居多,在附加值更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富硒生物医药、富硒康养旅游等方面,尚未形成特有的发展模式。
创新链支撑有待加强。全市现有富硒科技创新平台共12家,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科研平台7家,平台数量和层次已有较高水平,但受制于科研经费、人员等因素,科技成果数量还相对较少,科技成果转化仍有差距。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放大效应还不明显,技术类无形资产定价难,“重研发、轻转化”的现象仍然存在。
服务链体系有待完善。一是产品标准化服务薄弱。富硒产业现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尚未建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和认证体系;在富硒产品生产中,由于富硒土壤分布不均、作物种类聚硒能力差异、生产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作物硒含量不稳定、不均衡,导致许多富硒企业不愿也不敢大胆生产和扩大市场。二是信息互通不畅。部分企业管理者、产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对硒认识不足,产业展示营销平台建设滞后,导致外部客商走进来、产品走出去的渠道有限,造成生产者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对接不畅。
政策链支持有待细化。2016年富硒产业首次被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8年首次将“加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开发力度”写入省委一号文件,2019年省发改委又将安康富硒产业纳入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产业支持体系,2021年省工信厅谋划在富硒食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建设、规模企业培育、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近年来出台20余份文件支持富硒产业发展,但各县(市、区)聚焦发展富硒产业的力度还不够,也尚未研究出台系统化的宣传、引导、帮扶措施,未能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消费动力。
富硒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全市以富硒资源为依托,开发了富硒茶、富硒水、富硒猪肉、富硒魔芋、富硒鱼、富硒核桃等各类富硒产品,培育百余家富硒企业,并形成了富硒品牌和企业品牌。尽管“安康富硒茶”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强,但其它富硒产品品牌知名度小、影响力低、竞争力弱,缺乏有影响力的“单品冠军”产品。县区特色产业也申请了不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知识产权,但存在“重申请、轻运用”问题,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硒资源变硒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通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统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立足富硒资源禀赋,紧紧围绕打造“立市之业”,聚焦科技研发、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重要环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龙头为核心、标准化建设为支撑、科技创新为动力、品牌打造为引领,构建富硒产业“创新链+服务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以硒兴城、以硒兴业、以硒富民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硒源·中国硒谷”。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战略引导和服务推动作用,引导政府资金聚焦公益性、基础性的品牌打造与体系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突出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科学布局、突出优势。以富硒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发展富硒产业的资源条件、经济实力、交通条件、发展潜力、市场因素等,突出“中国硒谷”核心区建设和“单品冠军”产品打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分步实施。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依托4个“国字号”科研服务机构,紧抓3个“院士工作站”产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富硒新产品研发、富硒与临床医学、病理学及健康长寿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快富硒产业关键技术科研攻关。
坚持要素聚集、三产融合。加强对富硒产业经营主体的服务和扶持力度,深入实施龙头培育提升工程,融合发展富硒餐饮、富硒康养、富硒休闲农旅等服务业,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富硒产业链上下游、前后端深度融合,推动富硒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紧紧围绕“中国硒谷·生态安康”的战略定位,按照“硒+X”发展模式,以富硒资源为依托,富硒标准化种养殖为基础,以现代富硒食品开发为支撑,以富硒康养旅游为延伸,破解富硒产业发展难题,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推进富硒产业生态圈建设,打造全国富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富硒产业成果转化中心、富硒产品制创中心、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和硒标准制定中心,将安康建设成全国富硒产业强市、“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焦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畜禽、富硒渔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富硒种养业、富硒现代食品加工业、富硒特色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中国硒谷”核心板块,高标准建设一批“富硒产业发展示范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一批“富硒产业发展示范镇”和“富硒产业发展示范村”,完善富硒产业标准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单品冠军”产品,结合5G网络、物联网等高科技数字技术,构建产品多元、链条完备、品牌响亮、服务体系完善的富硒产业发展格局。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实现硒对全产业链的深度赋能,全市创建“富硒产业发展示范县”3-5个、“富硒产业发展示范镇”10-15个,培育“单品冠军”产品5个,培育区域公用品牌5个、规上富硒企业50家,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富硒种养殖产业突破200亿元,富硒食品工业突破700亿元,富硒康养服务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富硒产业综合产值位居全国富硒区之首。
表3-1 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指标 |
发展目标 |
|
2023年 |
2025年 |
||
富硒产业基地面积 |
富硒标准种植(茶、魔芋、核桃、粮油、中药材等)基地面积(万亩) |
130 |
200 |
富硒畜禽(生猪、肉牛、家禽等)养殖规模(万头/羽) |
200 |
300 |
|
富硒渔业养殖规模(万吨) |
1 |
2 |
|
富(含)硒包装饮用水(万吨) |
200 |
300 |
|
富硒产业园区(个) |
80 |
130 |
|
富硒产业质量效益 |
富硒标准化示范基地(个) |
500 |
1000 |
富硒产业发展示范县(个) |
4 |
5 |
|
富硒产业发展示范镇(个) |
10 |
15 |
|
富硒产业发展示范村(个) |
20 |
30 |
|
区域公用品牌(个) |
3 |
5 |
|
富硒注册商标品牌(个) |
50 |
60 |
|
富硒产品“单品冠军”(个) |
1 |
3 |
|
富硒产业综合产值(亿元) |
800 |
1000 |
|
富硒科技装备水平 |
富硒检测中心(个) |
2 |
5 |
富硒产品溯源体系覆盖率(%) |
40 |
60 |
三、阶段重点
第一阶段(2021-2023年)为夯实基础、完善体系阶段,是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入期。
推进富硒高标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主要以富硒标准化提升,建设高标准富硒产业示范基地为主。通过资源整合,以“5+N”富硒特色产业体系为重点,择优建设一批富硒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一批集富硒农业研发、推广示范、科普体验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园区。加强农产品的富硒标准检测,做好做优良种选育、培养、引进,完善富硒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提升富硒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富硒食品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富硒产业集群建设,鼓励、扶持本地富硒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产品精深加工,引进新技术,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安全、营养、美味、方便、健康”的系列富硒产品。引进一批“高精尖”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富硒产品加工基地、物流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依托“国字号”科研平台,推动富硒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转化率,推动富硒产品从初加工到深加工转化,带动仓储、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扩大富硒品牌影响力,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品牌创建的政策效应,扩大“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影响力,培育壮大“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创建“安康硒水”“安康魔芋”“安康汉水鱼”“安康林下猪”“安康核桃”等品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围绕“一县一业”,扶持一批价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依托富硒水源、富硒食品、优良生态,以产业园区、景区景点为基地,以硒疗养生康复为核心,大力发展富硒康养服务产业以及与富硒相关的大健康产业,策划建设一批富硒田园综合体、硒疗养生综合体,打响安康“富硒康养”品牌,着力打造“国际健康城”。
第二阶段(2024-2025年)为提质升级、引领发展阶段,是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熟期。
完善体系,创建“中国富硒产业强市”。进一步完善富硒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建设以国内外硒领域专家为顾问,本地富硒产业经营、管理者为基石的人才团队。打造全国性大宗富硒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成为全国富硒产业贸易聚焦区,实现富硒产业“立市之业”的目标。
创新驱动,打造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苏陕经济合作、津陕对口协作等机遇,制定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借助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策划包装富硒产业项目,培育富硒产业领军企业。以发展富硒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加强富硒功能性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富硒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使富硒特色产品畅销国内,走俏国外。
第四章 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和富硒产业发展基础,以富硒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为切入点,遵循“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循环化”的原则,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布局,形成“一心引领、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第一节 一心
富硒产业综合创新服务中心——“中国硒谷”动力之源。以安康高新区为重点区域,建设“中国硒谷”科技园,打造集硒科技创新、富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数字展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电商销售和产业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服务载体。依托“国字号”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安康学院等,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北大学等科研单位,“揭榜挂帅”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富硒产业向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中高端攀升,为新安康门户区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开发应用——围绕“中国硒谷”科技园建设,以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为基础,开展硒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标准制定等技术攻关,解决富硒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保鲜等环节的关键问题,成为安康乃至全国的富硒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富硒产品深加工——充分发挥“中国硒谷”科技园产业聚集效应,积极对接科技板块,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尽快推广应用;发挥政策和产业平台优势,招才引智,优先支持符合安康富硒产业发展趋势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生效;结合安康富硒产业科研基础和技术创新渠道,加强招商力度,加快富硒食品产业园区建设。
产业数字展示、电商销售和产业文化宣传——整合高新区现有的特色产品展销、会展中心等资源,建设包含产业资源、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产品信息等功能农业国家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国硒谷博物馆,丰富富硒产业文化元素,形成集资源数据库和展示、科普知识教育、产业历史文化宣传、产品线下展示和线上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展示宣传中心。
第二节 两带
巴山富硒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带——突出硒茶高质量发展,以紫阳县、平利县为核心,辐射汉滨区、岚皋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建设“中国硒谷”富硒茶种植、硒茶饮品开发、文旅休闲体验、富硒康养三产融合发展带。紫阳县融合特有的山、水、硒、茶、歌、道等特色资源和特有的文化积淀,坚持“汉江画廊·茶歌紫阳”硒养旅游品牌定位,唱响“秦巴汉水福地·中国紫阳富硒”旅游主旋律,全力构建景城互动、产旅互补、文旅融合的富硒茶旅融合新格局。平利县发挥“女娲故里”“中国最美乡村”的优势,结合县域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以富硒系列茶饮为重点,创建“全国富硒绞股蓝生产第一县”,打造女娲山硒疗养生基地。汉滨区依托“陕茶一号”茶叶基地和自然人文景观,打造以硒茶为主导的汉滨特色茶旅产业链。岚皋县依托千层河景区、四季镇杨家院子等旅游休闲景点,将旅游业与富硒种养业和精深加工业紧密结合,打造富硒茶旅融合示范。
月河川道富硒食品产业聚集带——依托汉阴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汉滨区、石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恒口示范(试验)区等区域,打造沿月河川道富硒深加工食品产业聚集带,带动“中国硒谷”富硒食品深加工产业全面发展。以富硒粮油菜、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渔业、富硒猕猴桃、富硒中药材等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富硒食品原材料种养基地;依托工业集中区,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富硒食品产业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形成以富硒食品为主,配套硒蛋白产品、副产物循环生态应用、富硒生物医药特色产品等多类型业态。
第三节 三区
富硒休闲产业示范区——以汉滨区为核心区域,深入挖掘中心城区消费潜力,大力培育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粮油、富硒生猪等优势产业,以流水古镇、双龙溶洞、龙王泉绿色庄园等为载体,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富硒休闲示范基地,打造成集富硒农产品生产、农旅体验、乡村旅居、假日休闲、观光采摘与硒养健康有机结合的富硒休闲最佳目的地。
富硒魔芋发展示范区——以岚皋县为核心区域,按照“板块化推进、规模化发展、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种植”的思路,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建强产业园区、做大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关键性举措,推广富硒魔芋高效高产种植技术,扶持明富、烛山魔芋等企业做优做强,开发标准化富硒魔芋深加工食品,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开展富硒魔芋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培育富硒魔芋公用品牌,打造“中国富硒魔芋之乡”,不断扩大“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影响力。
富硒养生示范区——以镇坪县、瀛湖生态旅游区为核心区域,充分发挥镇坪“中国长寿文化之乡”优势,依托飞渡峡景区和自然国心风景区,加快曙河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钟宝镇旧城村、德胜村自然国心旅养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巴山中药材药理功能,融入“富硒养生”概念,打造集富硒养生养老、生态旅居、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富硒养生谷;创建瀛湖生态旅游景区“翠屏福硒”品牌,以秦巴汉水为生态基底,树立“翠屏山水·硒上田园”形象,打造集富硒农业生产、富硒技术示范、富硒养生、休闲农业体验、户外运动休闲、富硒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第四节 多点
根据全市富硒土壤资源分布特征和富硒产业发展基础,各县(市、区)依据特色产业基础和自身资源条件,遴选优势种养殖品种,打造“单品冠军”示范基地,围绕“一业为主,多业为辅”,形成功能定位差异化、互补化、规模化。
旬阳市——“中国硒谷”富硒拐枣示范基地;
白河县——“中国硒谷”富硒木瓜示范基地;
石泉县——“中国硒谷”富硒蚕桑示范基地;
宁陕县——“中国硒谷”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恒口示范(试验)区——“中国硒谷”商贸物流示范基地。
第五章 主要任务
围绕“中国硒谷·生态安康”的战略定位,依托安康富硒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产业生态圈布局,推进富硒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产业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社会化服务平台和科技平台建设,强化产业服务链、创新链,助力产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推进富硒产业集群发展。
第一节 积极发展标准化富硒种养业
以富硒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为重点,打造“5+N”富硒种养产业体系,即以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畜禽、富硒水产、富硒林果为主导,带动富硒粮油、富硒中药材、富硒蚕桑、富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
一、主导产业
富硒茶。大力提升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坚持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良化、生产绿色化和硒含量标准化,完善富硒茶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强化品牌培育、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紫阳、平利为中心,辐射汉滨、岚皋、白河等核心区域,以紫阳群体种、“陕茶一号”为核心品种,至2025年,建成标准化生态富硒茶基地80万亩,改造生态高值富硒茶园20万亩,建成标准化生态富硒茶园50个,建设集加工、品鉴、营销为一体的高档生态茶庄50个。
富硒魔芋。秉承做实产业、做精产品、做成典范、持续发展的理念,夯实富硒魔芋标准化种植基础,扩大“中国富硒魔芋之乡”影响力。重点以岚皋县为核心辐射和扩散,大力开展富硒魔芋产品开发、标准制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工作,做实“世界魔芋看中国,富硒魔芋数安康”形象。至2025年,发展标准化富硒魔芋种植基地60万亩,建成现代富硒魔芋示范园10个,开发富硒魔芋深加工食品10个,培育产值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5家。
富硒畜禽。围绕“标准化、良种化、工厂化、科技化、产业化”养殖要求,重点发展富硒生猪、富硒禽蛋产业,在产业基础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汉滨、汉阴、紫阳、平利、旬阳、镇坪等地,建设标准化富硒畜禽养殖基地,打造特色、富硒、生态、安全的“安康林下猪”等品牌。至2025年,建成富硒畜禽产业重点镇50个、重点村100个,富硒禽蛋5万吨,富硒生猪饲养量350万头,建设现代富硒畜禽标准化示范园100个,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5家。
富硒水产。以汉滨、汉阴、宁陕、石泉等县区为核心区域,强化地方特色适生品种繁育,加大精深开发,大力发展安康富硒精品水产。举办安康富硒鱼文化节、全国鱼拓大赛等,推广“安康富硒鱼宴”,打造特色高端“安康汉水鱼”品牌。至2025年,富硒水产年产达到4.3万吨,建设集垂钓、观赏、休闲为一体现代渔业示范园20个。
富硒林果。以富硒核桃为重点,富硒拐枣、富硒金钱橘、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为补充,以稳基地、抓管理、强加工、创品牌为目标,加强林果种植管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工艺水平,扩大“安康核桃”“旬阳拐枣”等品牌影响力。至2025年,发展富硒林果基地面积30万亩,建设万亩重点镇10个、千亩示范村50个,建成现代富硒林果示范园100个,培育产值亿元以上加工企业1-2家。
二、特色产业
富硒粮油。以富硒水稻为主,富硒玉米、富硒土豆等为补充,带动富硒粮油种植业发展,建设与提升富硒粮油标准化基地。重点在汉阴县、恒口示范(试验)区、旬阳市等区域,建设绿色有机富硒特色高标准农田,完善富硒粮油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大“汉阴富硒大米”品牌培育力度,加强与“国家粮食产业(功能稻米)技术创新中心”合作,打造国家级标准化富硒水稻示范基地。至2025年,建设标准化富硒粮油基地30万亩,建成富硒粮油产业示范园10个。
富硒中药材。大力发掘中医药历史文化遗产,围绕药食同源型中药材,建设富硒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以绞股蓝、金银花、葛根等中药材为重点,在镇坪、紫阳、平利、旬阳、宁陕、石泉等县(市、区),发展富硒中药材产业。加强GAP、道地药材等认证,建设富硒药材与健康研发平台,开发富硒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促进安康大健康产业发展。至2025年,发展富硒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建设现代富硒中药材示范园10个,开发以富硒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20个,引进规模以上中药材企业1-3家。
富硒蚕桑。优化药用桑、果桑、蚕桑结构,强化多元化技术研发,在石泉、旬阳、汉滨等蚕桑大县,培育富硒蚕桑优势品种,开发富硒蚕桑系列产品,实现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国富硒金蚕之乡”。至2025年,建设标准化富硒桑园面积10万亩,发展现代富硒蚕桑示范园5个。
富硒蔬菜。大力开展富硒标准化种植,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富硒蔬菜分级分选、清洗包装、储藏保鲜等初加工。依托富硒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深入实施“1+10+100+N”蔬菜示范园区工程,发展劳动教育、采摘、科普、观光等项目。加强富硒蔬菜集约化育苗工厂、设施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保障富硒蔬菜面积稳定和标准化生产。至2025年,建设标准化富硒设施蔬菜10万亩,建设集约化富硒蔬菜育苗工厂2个。发展富硒袋料菌1000万袋,草腐菌10万平方米,药用菌10万平方米,富硒食用菌鲜品产量达5万吨。
表5-1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种养业基地分布与建设目标
类型 |
产业类别 |
重点区域 |
预期目标 |
主导产业 |
富硒茶 |
紫阳、平利、汉滨、岚皋、白河、石泉、汉阴等 |
80万亩 |
富硒魔芋 |
岚皋、紫阳、平利、旬阳、汉滨、石泉等 |
60万亩 |
|
富硒畜禽 |
汉滨、汉阴、紫阳、平利、镇坪、旬阳等 |
畜牧养殖400万头,禽蛋5万吨 |
|
富硒水产 |
汉阴、紫阳、宁陕、石泉、汉滨等 |
4.3万吨 |
|
富硒林果 |
汉滨、平利、岚皋、紫阳、旬阳、汉阴等 |
30万亩 |
|
特色产业 |
富硒粮油 |
汉阴、旬阳、恒口等 |
30万亩 |
富硒中药材 |
镇坪、紫阳、平利、旬阳、宁陕、石泉等 |
20万亩 |
|
富硒蚕桑 |
石泉、旬阳、平利、紫阳等 |
10万亩 |
|
富硒食用菌 |
汉阴、宁陕、镇坪、旬阳等 |
袋料菌1000万袋,草腐菌10万平方米,药用菌10万平方米 |
|
富硒蔬菜 |
汉滨、汉阴、平利、紫阳、岚皋等 |
10万亩 |
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富硒加工业
以富硒食品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富硒功能食品、绿色保健食品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生产工艺,发展富硒预包装产品、富硒休闲小食品、富硒方便食品等,构建“产地初加工+县级加工业聚集区+市级加工核心区”的产业格局。
一、“硒+食用农产品”
以安康高新区、省级经开区、现代农业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和“飞地经济”园区为载体,重点围绕富硒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产业联合社、产业联盟、产业联合体等为支撑的富硒农产品生产体系和供应体系,加强富硒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富硒魔芋、茶、食用菌等农产品方面,发展预冷、保鲜、冷冻、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实现减损增效。在富硒粮油方面,发展烘干、储藏、脱壳、去杂、磨制等初加工,实现保值增值。初级食用农产品方面,发展发酵、压榨、灌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
二、“硒+食品加工业”
以富硒农产品为原料,围绕打造富硒茶(绞股蓝)、富硒魔芋、富硒畜禽、富硒水产、富硒林果等产业集群,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营养价值高的系列产品。充分利用富硒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应用生物发酵等现代化技术,开发适用于种植、养殖和食用菌生产的富硒有机肥料、饲料和菌基产品。进一步完善生产、交易、展示、研发、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高标准打造富硒食品产业承接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江苏省硒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省食品工业协会,加强富硒食品加工产业链的研究,做好富硒产品的储备、策划和包装。
专栏1:富硒食品加工发展方向 |
富硒茶:以紫阳、平利、汉滨为重点,岚皋、白河、汉阴等县茶叶种植基地为补充,研发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加强富硒速溶降脂茶、富硒速溶润肠茶等茶保健品生产研发。 富硒魔芋:围绕延长产业链,集中攻破一批富硒魔芋深加工技术。重点发展富硒魔芋精粉、休闲食品、食材产品、新型膳食纤维食品生产加工。 富硒粮油:发展富硒大米、富硒杂粮、富硒菜油等产品,进一步开发富硒米糠油、富硒米糊、植物蛋白饮料等衍生产品。 富硒方便食品制造:重点发展以富硒魔芋、林果、食用菌、畜禽等为主要原料的速冻食品、袋装食品、压缩食品等。 通用食品加工:发展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等薯类食品开发和深加工,进一步开发红薯方便粉丝等系列产品。 |
三、“硒+饮品制造业”
打造安康硒水名片,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标,发展富硒山泉水、富硒矿泉水,生产瓶装、桶装、袋装和高端玻璃瓶装等不同规格产品,形成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包装饮用水系列,倾力打造“安康硒水”区域公用品牌,配套检测中心、硒泉水文化体验馆等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牌质量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富硒饮用水产业体系,把安康打造成“中国水都”,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名片。
加大富硒特色饮品开发力度,开发富硒猕猴桃、拐枣、木瓜、桑葚、五味子等富硒果酒和果汁果醋饮料,研发富硒保健功能饮料及天麻、苦荞、杜仲等保健酒和保健饮品,全面提升以富硒功能饮品为代表的富硒加工业。
专栏2:富硒饮品制造业发展方向 |
富硒水:通过兼并重组或招商引资方式整合现有包装饮用水企业,培育3-4户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龙头骨干企业。至2025年,培育富硒包装饮用水企业35家,年产富硒水达到300万吨。 富硒特色饮品:开发以富硒猕猴桃、拐枣、木瓜、天麻等为代表的富硒果酒、果汁、保健酒等特色饮品。 |
四、“硒+药食同源食品制造业”
以药食同源型中药材为基础原料,以科学化、数据化、订制化、差异化为服务核心,根据个人私享化的健康档案,制定硒食品保健计划;探索开发具有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的富硒中药饮片、富硒保健品、生物药品、化妆品等产品。实现富硒中药材的精深加工,延长富硒特色中药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专栏3:药食同源富硒食品发展方向 |
药食同源食品制造:充分利用道地药材资源,开发道地药材医疗保健品,重点发展杜仲、葛根、绞股蓝、黄连、天麻、猪苓、五味子等。 富硒药用真菌开发利用:开展富硒药用真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重点发展具有特定功效的药用真菌补硒产品。 富硒日用品及护肤品制造:开展富硒中药材美容护肤成分提取及技术攻关,推进富硒中药材液态类日用品及膏霜类护肤品制造业发展,开发魔芋胶、面膜、精华液、洁肤棉等美容用品。 |
第三节 突破发展富硒旅游康养产业
按照旅游康养产业布局,推进硒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生物医药、地方特色文化等深度融合,开展硒养健康产业研究、产品开发、硒文化建设,构建富硒旅游康养产业体系,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健康养生之都。
一、开发富硒休闲旅游
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标准化富硒农产品基地,策划、包装“硒游记”等旅游营销活动,建设综合性富硒旅游园区、主题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民宿+富硒田园+富硒山水”新产品组合,开发以富硒食品消费为主的汉江文化风情游、秦岭生态养生游、乡村休闲体验游,打造富硒旅游示范带。按照“硒+传统工业+文化创意”思路,结合“中国硒谷”相关品牌图标,突破传统生产工艺限制,将富硒文化元素转化为装饰纹样,打造出一套具有安康特色的城市礼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
二、做强富硒康养产业
立足“天然生物基因库”“中药材之乡”的优势,制定个性化补硒膳食方案,指导目标人群合理补硒。开发硒疗养生项目,依托石泉本草溪谷中医药旅游养生基地、镇坪麦渣坪和曙河国际中医药康养旅游度假区、汉阴华晔山田坝杜仲康养谷等项目建设,以药食同源型富硒食品为主,开展富硒生物科技研发,发挥硒与中药材的双重保健功能,推进中药材与富硒药膳、食品、特殊医疗配方膳食融合发展。在镇坪县、石泉县、宁陕县、汉阴县、岚皋县等中医药资源优势区域,建设富硒中药材文化街、中药材观赏园、中药材体验馆、养生度假村等主体,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吸引国内外游客长期居住,感受安康“喝硒水、吃硒餐、品硒茶、养硒颜、享硒养”的“硒式生活”。
三、创新发展硒文化
推进硒与茶文化、汉水文化、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等深度融合。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硒相关的电视、微电影、书籍、诗歌、绘画等作品;出台硒产业文化支撑政策,盘活富硒资源,把富硒产业与地域文化、旅游产业、民俗文化等有效融合,形成具有标识性的硒文化。探索与陕西文化机构、文化名人合作,引进标志性文化设施,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建设中国硒谷文化主题公园和中国硒谷博物馆,作为科普硒知识、介绍硒资源、展示硒文化的窗口基地和体验硒产品的特色场馆,使其成为“中国硒谷”的文化标识。
专栏4:富硒旅游康养重点发展方向 |
硒疗养生:推进石泉、镇坪、汉阴等地富硒中药材养生项目建设,打造富硒中药材文化街、体验馆、观赏园等。 硒养旅游产品:重点在富硒农副产品、休闲保健创意食品、毛绒玩具、文创产品等方面,开发硒养旅游系列产品。 中国硒谷文化主题公园:集聚硒文化科普展示、技术示范、休娱乐等要素,策划具有生态性、文化性、示范性与体验性的休闲公园。 中国硒谷博物馆:建设集政策宣传、文化宣传、品牌宣传、产业数据库、科普教育、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展馆。 硒文化创意活动:组织硒文化笔会、创作研讨会、专题征文、征集活动、专题绘画、书法展览等活动,形成浓厚的硒文化氛围。 |
第四节 加强质量标准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进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联合江苏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单位,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级相关厅局支持,推动富硒魔芋、富硒猪肉等国家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富硒土壤》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标准目录清单,研究制定富硒种养技术、生物有机硒提取工艺、富硒饲料等地方标准,实现六大主导产业及县域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健全,部分产品标准或技术指标全国领先。鼓励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相关市场主体制定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实现产业链全过程的标准化、可控化。
促进富硒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在紫阳、平利、汉阴、岚皋等县区,设立富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富硒产品标准应用。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品分级、仓储等规范的制定,推进富硒产业智慧化技术集成。
二、完善富硒产业认证体系
依托4个“国字号”科研平台,联合国内硒领域知名院所,建设国家级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高精度的土壤详查,圈定各县(市、区)富硒土地分布、面积、环境质量等,逐步建立起富硒土地认证标准体系。重点针对六大主导产业,鼓励行业协会、社团组织或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富硒产品认证,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三、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创新产业服务机制,疏通政策传达、规范落实通道,落实标准化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和营销等工作。围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加强市、县、镇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指导经营主体推行档案管理和质量追溯。建设富硒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和质量信息查询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富硒产业生产和经营者的全程监管,健全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奖励和处罚机制。
第五节 推进产业化经营与集群化发展
一、做强富硒产业经营主体
实施“富硒产业市场主体提质增量行动”,重点在规上企业培育、企业融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壮大一批实力强、后劲足、成长性好、竞争优势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学习陕西“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产业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特色,借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新和管理模式,引进创新型企业,壮大本地经营主体。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础经营单位和具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对优质企业进行“保姆式”跟踪服务,启动龙头企业上市培育,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富硒产业服务平台
组建中国硒谷产业联盟,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构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通桥梁,推进市场化运营。鼓励支持有能力、意愿强、发展前景好的富硒经营主体加入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国字号平台。完善富硒产业社会活动机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主动性,保护富硒资源和知识产权,做强富硒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公用品牌,提升“中国硒谷”整体形象。利用产业数据库和智慧化技术,打造全国大宗富硒产品电子交易中心,优化富硒产品营销策略,全面推进富硒产业社会化运营和信息化发展。
三、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实施富硒产业链“链长制”,每个主导产业精选1-3家“链主”企业,鼓励其围绕自身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引进和培育配套企业。依托“国字号”科研机构,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进入基地生产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部署创新链;依托“链主”企业,向下游拓展进入市场和贸易环节,部署服务链。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构建,结合企业内部调控、市场结构与行业间的调控、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四、推进富硒产业集群发展
依托安康国家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经开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富硒茶产业集群、富硒魔芋产业集群、富硒饮品集群、富硒食品加工集群、富硒生物提取物集群、富硒保健食品药品集群、富硒日化产业集群、富硒肥料饲料集群等,提高富硒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构建开放型、外向型产业体系,争取富硒产品进入大宗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建设以富硒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驱动型、服务创新型、经营应用型的示范基地,打造千亿富硒产业链。
第六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 硒资源详查评价工程
一、土壤硒资源详查评价
实施“硒资源详查评价”项目,全力推进全市1:50000土壤硒资源普查工作,在硒资源普查基础上,遴选重点县区和富硒农产品核心生产区,按照网格化方式,逐步开展1∶5000高精度硒资源详查评价,测定表层土壤中总硒和有效态硒,纳入土壤重金属、酸碱度等指标,并完成土壤污染源普查,作为富硒农产品认定必要条件。
二、重点农产品天然聚硒能力评价
积极开展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硒含量普查和富集能力评价工作,研究茶、魔芋、核桃等主要经济农产品主栽品种的硒富集能力、硒赋存形态,选取产品品质优、硒富集能力强的品种开展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评估代表性农产品中硒元素的加工留存率,研究加工各环节中硒元素的留存率与损耗率。利用人工模拟胃肠系统对代表性农产品进行硒生物可给性及生物有效性评价,为富硒食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高硒土壤区域,探寻高聚硒植物,为发展植物源有机硒食品,提取植物硒蛋白提供基础。
三、富硒天然矿泉水资源详查评价
根据《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结果,加大对靶区及水资源潜力区开展详查工作,在各县(市、区)选择1-2处水资源潜力区,开展1:5000-1:2000比例尺的水资源详查评价工作,建立可供直接出让的矿泉水项目数据库,为招商引资、发展天然矿泉水产业打好基础。
四、富硒矿产资源勘查评价
根据《陕西省紫阳双安一带硒资源远景调查》情况,以圈定的3条富硒含矿层和富硒矿(化)体为基础,在全市选择地层有利地段,开展1:10000-1:2000比例尺的富硒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建立可供直接出让的富硒矿产地数据库,为发展富硒肥料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五、富硒生态康养旅游资源普查
按照1:10000的比例尺对全市长寿村和宜居村庄富硒环境开展普查工作。按照1:5000比例尺,重点对紫阳蒿坪镇(富硒康养小镇)、汉阴凤堰古梯田、平利女娲山景区、石泉后柳水乡、白河天宝风景区、镇坪飞渡峡景区、岚皋神河源·千层河、汉滨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景区进行旅游地质与地理环境普查,开展镉、砷、氟等伴生重金属监测及安全性评价,推动康养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5:硒资源详查及合理化利用 |
富硒土壤资源详查:选择紫阳、平利、汉阴、岚皋、恒口、石泉等核心生产区,开展1:5000高精度硒资源详查评价。 富硒生物资源评价:开展农产品硒富集能力、硒形态、硒加工留存率、硒吸收转化率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对筛选出的高聚硒植物,作为科学研究、硒蛋白提取、硒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 富硒天然矿泉水资源详查:开展全市富硒天然矿泉水资源大比例详查评价工作。经详查评价后,预计可开采天然矿泉水资源量将达到1.07万立方米/天。 富硒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展全市富硒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开发利用富硒矿产资源,探寻富硒肥料产业发展,打造3-5个富硒肥料生产基地。 硒养旅游资源普查:开展富硒资源普查,探寻硒与大健康的旅游发展模式,提档升级10个生态康养文化旅游景区,打造3-5个富硒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
第二节 富硒产业科技创新工程
一、完善富硒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以“国字号”科研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技术创新推广平台为基础,持续深化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和学术组织合作,建设陕西国硒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开展富硒产业链全产业链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成果。争取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吸引行业领域高水平科研机构、学术团队和专家学者投身富硒产业链研究,有效实现科技平台高效、稳定运转,努力打造全国开放、共享的富硒科技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技”的成果转化模式,推动富硒产业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更多富硒产业科技成果在安康生根、开花结果。加大富硒产业创新主体培育,遴选一批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将其培育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富硒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培育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二、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在富硒产品标准化生产、富硒生物营养强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示范、硒与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围绕不同地质背景形成的不同土壤类型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影响土壤硒活性的主控因素、农产品品种对硒元素吸收积累差异、富硒产品生产过程中硒元素土壤环境行为,揭示硒与其他有害重金属伴生关系以及土壤硒元素动态变化特征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关系;开展典型动、植物产品中硒的含量与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富硒产品的营养特征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硒指标参数及健康指标的关系研究,富硒产品中有机硒与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等研究。
开展富硒产业实用型技术研究。面向标准化富硒产业生产所需的农业投入品,开展有机硒肥、生物硒肥、硒多元复合肥等研究攻关,重点开发富硒饲料、富硒生物有机肥料、富硒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肥料等产品,实现富硒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循环型富硒产业模式。加大富硒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富硒产品在日化、美容保健等领域的研究应用。
开展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国际合作。依托国际硒研究学会,建设天然硒生物营养强化国际合作项目(NBP)安康研究基地,开展硒元素在土壤-作物-动物-人体的食物链传输及硒形态转化规律研究;不同品种硒元素的吸收利用评价指标研究;膳食中硒的吸收利用评价指标及安全摄入范围研究等,为安康富硒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提供实证性研究报告。
三、建设富硒产品检测认证中心
整合全市现有检测资源,充分盘活各方仪器设备,通过授权使用方式,将各机构仪器设备纳入检测认证体系,实现设备集约化、工厂化,打造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现代化国家级富硒检测认证中心,全面提升富硒产品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土壤、岩石、水和食品、日化用品、医药、肥料、饲料等样本硒相关检测工作,出具合规检测报告,加快建设富硒产品检测认证体系。
四、建立富硒人才培养体系
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硒研究领域专业人才,以设立工作站、建立联合研发中心、邀请客座教授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柔性引才、灵活用人机制。支持、鼓励本地高等院校开设功能农业专业,为富硒产业本地化人才培养提供便利。发挥校企资源互补作用,在紫阳、汉阴、平利、镇坪等硒资源集中地区,设立“富硒产业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富硒资源开发和富硒产业发展教学计划,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施富硒产业技术人才培育计划,对全市富硒产业的管理人员、农业从业人员,围绕富硒产业标准化全产业链,分类、分层、分模块开展培训。
专栏6:硒科技创新驱动重点方向 |
富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国家级富硒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承接全国富硒相关产品检测和标准制定工作。 富硒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硒研究学会合作,开展天然硒生物营养强化合作项目,在汉阴、紫阳、平利、汉滨等地遴选核心示范基地开展人与健康研究。 富硒产业重大科技创新:面向企业和产业技术要求,部署实施主导产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围绕培育壮大富硒产业,实施10大关键技术攻关课题。 富硒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在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核桃等富硒农产品,富硒饲料、富硒有机肥等生产资料领域,加快富硒科技成果转化。到2025年,实现30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
第三节 富硒产业链构建工程
一、建设标准化富硒基地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富硒特色高标准农田试点建设和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坚持以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畜禽、富硒水产、富硒林果五大产业为主导,建成集富硒技术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以上。
二、提升富硒产业园区标准化水平
在做大做强现有富硒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良好的公共配套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支撑,提升富硒产业园区标准化水平,建设集科技创新研发、成果孵化、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精品生产、科普教育、休闲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园区,引导富硒产业向园区聚集,在全国形成引领和示范作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新建标准化富硒产业园区130个。
表6-1 标准化富硒产业园建设目标
县 (市、区) |
序号 |
建设目标 |
责任单位 |
汉滨区 |
1 |
富硒茶叶标准化示范园8个 |
市富硒办、区农业农村局 |
2 |
富硒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3个 |
||
3 |
富硒蔬菜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4 |
富硒大米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5 |
富硒林果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6 |
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2个 |
||
7 |
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8 |
富硒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园1个 |
||
紫阳县 |
1 |
富硒茶叶标准化示范园8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 |
2 |
富硒林果标准化示范园3个 |
||
3 |
千亩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3个 |
||
4 |
富硒特色标准化养殖园2个 |
||
5 |
富硒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6 |
高东富硒农业生态园1个 |
||
汉阴县 |
1 |
富硒大米标准化示范园3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 |
2 |
富硒油菜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3 |
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4 |
富硒核桃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5 |
富硒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3个 |
||
6 |
富硒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7 |
富硒食用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8 |
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园3个 |
||
9 |
富硒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10 |
富硒鸡、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11 |
富硒有机饲料生产园1个 |
||
平利县 |
1 |
千亩标准化富硒茶园5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 |
2 |
千头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园3个 |
||
3 |
千亩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4 |
富硒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5 |
富硒核桃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岚皋县 |
1 |
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6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 |
2 |
千亩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3 |
富硒生猪标准化示范园2个 |
||
4 |
富硒猕猴桃产业园1个 |
||
石泉县 |
1 |
千亩富硒蚕桑标准化示范园3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 |
2 |
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园2个 |
||
3 |
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园3个 |
||
4 |
富硒林果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5 |
富硒魔芋标准化生产园1个 |
||
6 |
富硒黄花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 |
||
旬阳市 |
1 |
千亩富硒拐枣标准化示范园2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 |
2 |
千亩富硒狮头柑标准化生产园2个 |
||
3 |
富硒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4 |
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园2个 |
||
5 |
富硒魔芋标准化种植示范园1个 |
||
6 |
富硒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宁陕县 |
1 |
富硒核桃标准化示范园2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 |
2 |
富硒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镇坪县 |
1 |
千亩富硒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3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
2 |
优质高产富硒茶标准化生产园3个 |
||
3 |
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园2个 |
||
4 |
富硒生态渔业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5 |
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白河县 |
1 |
千亩富硒木瓜标准化示范园5个 |
市富硒办、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 |
2 |
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3 |
富硒魔芋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恒口示范(试验)区 |
1 |
富硒大米标准化示范园3个 |
市富硒办、区管委会 |
2 |
设施富硒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个 |
||
3 |
富硒畜禽标准化养殖园1个 |
||
4 |
富硒水产标准化养殖园1个 |
三、提升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富硒产业基础单元发展富硒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向富硒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促进富硒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利用高富硒专用原料作物,配套专用设备,研制专用配方,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富硒产品。加大高科技产品开发力度,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发展富硒蛋白类、核酸类食品,创新生物发酵、蛋白质改性等技术,提取硒元素营养因子和活性成分,开发系列化加工制品。
四、提升富硒生态康养旅游业融合水平
根据旅游项目类型和地域特点,打造集美食体验、观光休闲、文化传播、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硒疗养生综合体3-5个;建成风光优美、服务设施完善、功能要素齐全的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观光体验、产品营销示范园50个;规划富硒康养游、巴山富硒养生休闲游、汉江富硒文化风情游、秦岭富硒生态养生游、富硒乡村文化体验游等富硒康养旅游线路5条。
第四节 富硒品牌创建营销工程
一、打造“中国硒谷”品牌体系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坚持“同一产业、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宣传”,建立富硒产品品牌目录制度,鼓励富硒产业行业协会、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采取收购、授权使用等形式推进富硒品牌建设。培育“中国硒谷”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力争5年时间,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使“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50亿元,安康富硒水进入全国十大富硒矿泉水品牌,安康富硒魔芋品牌影响力位于全国前列,带动安康富硒猪肉、富硒鱼、富硒核桃、富硒大米等品牌化水平明显提高。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一县一品”,扶持富硒产业集中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的富硒产业园区和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形成“公用品牌+县域品牌(或国家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品牌体系。
二、开展富硒产品品牌评选
联合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举办全国功能农业产业发展大会,遴选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生猪、富硒水等产品参加“单品冠军”评选。组织开展“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富硒产业示范龙头”等评选活动,以点带面,壮大富硒产品品牌。
三、加大富硒品牌宣传推介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举办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产品博览会,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载体,定期推送产业动态,激发国内外各方面对安康富硒产品及其服务的关注度。积极参加农高会、博览会、展销会等重大活动,推介安康富硒公用品牌、新型优质产品及服务。举办“名优特色产品+重点项目合作”和“安康富硒产品‘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送健康招商推介活动”,宣传富硒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成果和富硒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提升富硒产业影响力。
四、创新富硒产品营销方式
支持紫阳、汉阴、平利、岚皋、汉滨、恒口等县(市、区)建设富硒科普体验馆;支持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一个包装、一个宣传彩页、一个产品展示册、一部宣传片、一本资料汇编、一个宣传口号和形象标志”的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大力推进“直播带货”新型营销方式,支持富硒经营主体和商贸企业建设安康富硒产品专营、直销、加盟连锁营销店(点)等。大力推进农超对接,鼓励超市增加对接富硒产业经营主体和富硒产品品种数量。建立鲜活富硒农产品直供、直销、直采长效机制,借助苏陕合作、对口帮扶、院(校)地合作等契机,开展营销衔接活动,搭建产供销对接平台。加强与“京东”“天猫”“苏宁”“832平台”等大型电商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富硒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和品牌传播。
专栏7:富硒品牌创建和营销工程 |
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针对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富硒产品品牌整合和申报。 富硒产品品牌评选:联合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打造3-5个“单品冠军”。 富硒产业文化宣传推介:全方位、多形式举行安康富硒品牌宣传与推介活动,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年举行安康富硒产业推介会5-8场。 富硒品牌质量提升:组织企业开展富硒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完善现代化富硒产品执法体系。 |
第五节 富硒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一、建立富硒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多元、资源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借助行业领先技术和专业团队,组建365bet官网在线_外勤365下载安装_365BET娱乐场下载富硒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企业,重点根据不同土壤背景值、农艺种植措施等特征,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企业功能设置,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硒资源高效利用、数字化建设、科技平台建设、高标准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品牌打造等综合服务全覆盖。
二、完善富硒产业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合作,完善安康硒品1号店配套服务功能,建设集网上洽谈交易、网上竞价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服务、后台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运营中心;健全商贸物流配套设施,在各县(市、区)打造专业的富硒产品交易市场和大型物流园区,建立健全覆盖产地预冷、产地冷藏、冷链运输、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等富硒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充分利用恒口示范(试验)区无水港海铁联运显着优势,通过一站式的服务、直接通江达海的物流体系,推动富硒特色产品走向国际。
三、建设富硒产业智慧化数字体系
整合富硒土壤资源、动植物资源、企业产品、产量产值、相关政策等基础数据,建设功能农业国家大数据(安康)中心或安康富硒产业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富硒产业App终端,实现产业情况动态展示和智能监控,为统筹产业布局和精准指挥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力促FAST Tracing溯源系统(陕西)中心落户安康,结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创建,全面推行富硒企业、基地、产品三级认证工作,完善产品“二维码”溯源管理制度,建立富硒产品溯源体系。
专栏8:富硒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
富硒产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富硒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发挥富硒产业协会、联盟等组织的市场运作能力,作为富硒技术服务、农资服务、培训服务、营销服务等载体。 富硒产业公共服务:重点在高新区和十县区建设富硒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富硒物流园、富硒农贸市场小镇等,健全物流集散枢纽和物流网络节点。 富硒产业智慧化数字体系:以“一中心、五平台、百应用”智慧政务建设架构为基础,推进富硒产业大数据智慧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市硒产业智慧化服务“一张网”。 |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按照“链长制”有关要求,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重要举措、重点任务,加大协调落实力度,确保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作用,强化市级各职能单位协调联系,加大对县区的指导力度,推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有效衔接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各县(市、区)加大富硒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夯实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职责,统筹推进县区富硒产业发展工作,根据全市富硒产业规划,编制区域性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市县富硒产业发展目标和政策有效衔接,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节 加大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陕南循环发展、工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中小企业发展、产业链提升、科技创新等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富硒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建全地方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富硒产业聚集。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富硒资源开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积极开发和创新适合富硒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富硒产业市场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创新推广富硒产业基础设施、富硒农产品价格指数、气象指数等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富硒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富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强化项目支撑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金融、科技、项目、产业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富硒产业项目建设各环节支持力度,推进富硒产业项目精准落地。对在建的富硒产业项目,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投资和建设进度,力促尽早竣工投产。对竣工投产的富硒产业项目,积极协调解决招工用工、流动资金等问题,推动尽快释放产能,力争早日达产达效。全力推进富硒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对富硒产业招商项目信息进行汇集、筛选、分流和反馈,建立要素完备、动态管理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按照“144520”招商方略,持续巩固“大平台+精准定向”“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招商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叩门招商活动,推动富硒产业招商项目精准落地,以项目建设支撑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贯彻落实《条例》
深刻领会出台《条例》的重大意义,广泛深入开展《条例》学习宣传,通过翻印《条例》、专家解读、集中学习、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富硒产业大讲堂”、健康知识教育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LED显示屏、新媒体等各类媒介,广泛学习宣传《条例》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不断扩大《条例》的社会知晓率,营造社会关注支持硒资源保护和富硒产业发展工作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规定,研究制定《条例》贯彻实施方案,结合规划的实施,细化责任措施,确保《条例》规定的硒资源保护与管理、利用与开发、法律责任等与规划落地实施相辅相成。
公文PDF原件:安政发〔2021〕15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